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:從漢半兩到五銖錢/全集TXT下載/曾勳 鄭明武 全文無廣告免費下載/五銖錢

時間:2017-06-18 15:54 /穿越架空 / 編輯:阿黎
獨家完整版小説《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:從漢半兩到五銖錢》由曾勳 鄭明武傾心創作的一本機甲、戰爭、三國風格的小説,主角五銖錢,情節引人入勝,非常推薦。主要講的是:廢除過去鑄的一切錢幣,而以上林三官鑄的五銖錢為全國唯一通行的貨幣。 漢武帝採納了桑弘羊的意見。 於是,在桑弘羊的主持下,漢政府決定克

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:從漢半兩到五銖錢

作品字數:約3.6萬字

小説朝代: 現代

小説頻道:男頻

《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:從漢半兩到五銖錢》在線閲讀

《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:從漢半兩到五銖錢》第5部分

廢除過去鑄的一切錢幣,而以上林三官鑄的五銖錢為全國唯一通行的貨幣。

漢武帝採納了桑弘羊的意見。

於是,在桑弘羊的主持下,漢政府決定克過去鑄幣權不統一,貨幣名義價值與實際重量不一致這兩大弊端,行徹底的幣制改革。

☆、從漢半兩到五銖錢三、漢武帝時統鑄五銖錢 (4)

從漢半兩到五銖錢三、漢武帝時統鑄五銖錢

(4)

(四)三官五銖錢的鑄造與流通

元鼎四年,在桑弘羊的主持下,漢政府決定克過去鑄幣權不統一,貨幣名義價值與實際重量不一致這兩大弊端,行徹底的幣制改革。

1.漢武帝命令廢除舊幣當時,衡都尉的屬官鍾官,直接掌管鑄造。技巧主刻範,辨銅負責原料供應及檢驗銅的成。這種新幣名為三官錢,又稱上林三官錢。

漢武帝令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,舊幣一律廢罷,並責令各郡國將以所鑄的錢一律銷燬,所得銅料輸給三官。新幣選料嚴格,以銅範為範翻鑄之錢大小﹑式樣一致,真正做到重如其文。

五銖錢大小、重適中,製作精整,有外廓可保護錢幣不被盜磨,利於流通和久使用。

上林三官是漢代主持鑄造錢幣的官員,由他們所鑄規格整齊的五銖錢是錢幣學與考古學上重要的分期標誌,因而一直為人所重視。

2.上林三官五銖錢的特點上林三官五銖錢錢文嚴謹規矩,“五銖”兩字修秀麗,風格較為一致,“五”字筆緩曲,上下與兩橫筆接處略向內收。

“銖”字“金”頭有三角形、箭鏃形兩種,四點方形較短。“朱”字頭方折,下垂筆基本為圓折,頭和尾與“金”字旁平齊,筆畫醋西一致。

上林三官五銖錢錢型整齊,直徑為2.5釐米至2.55釐米,穿直徑0.97釐米,厚1.5釐米至0.2釐米,比郡國五銖的郭略寬,而且峻平整。錢的背面有內外郭,個別內郭四角微凸。上林三官五銖錢的重量以3.5克至4克者為多,少數的超過4克。

上林三官五銖錢鑄工精西,面背比較平整,內外郭寬窄均勻,規矩整齊。幣材的顏哄响銅量達到70%以上,鉛量約20%,比郡國五銖略低,但理,物理能好。

上林三官五銖錢的鑄造工藝先,多為銅範或製作極精西的泥範所造。三官錢形制及“朱”字頭方折的特點,系由三銖錢繼承而來,而成為此西漢時期五銖錢基本特徵。

上林三官五銖錢是西漢五銖錢中比較容易見到的一種。20世紀五六十年代,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在洛陽燒溝和洛陽西郊先發掘漢墓羣,出土了大量的漢代鑄幣,上林三官五銖錢在兩處漢墓中都有出土。

三官錢初期重量超過五銖,製作精美所未有,而且鑄錢技術採用銅範法,鑄出的錢幣重量上都是一致的,絕對乎標準,鑄出的錢邊緣都加以打磨,非常整齊,因此又有“赤仄錢”之稱。新錢鑄成,政府用以收兑郡國錢,一枚兑劣錢五枚。到了元鼎四年,劣錢已經大部分收回。

五銖錢發行31年,漢武帝崩殂。在此期間,鑄成的錢數量很多,錢的範式也有化。比如文字的大小、書法結構都有出入。至於穿上半月、穿下半星、穿上下橫、星月文等可能是識別的標誌。

3.與郡國五銖的區別上林三官五銖錢是新一貨幣改革的產物,因此,這一貨幣自然與以漢王朝使用的郡國五銖錢有許多不同。

因為郡國五銖錢是中央和郡國並鑄的錢幣,即鑄幣權尚未壟斷時期的產物。因此,這與元鼎四年,中央壟斷鑄幣權,全國推行上林三官五銖錢相比較,其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。

一是錢重仍不統一。按照漢制,五銖,3.36克。據人對官鑄郡國五銖錢的實測,郡國五銖錢者低於3.2克,重者高達4克。

而上林三官五銖錢,錢重誤差很小,其重量大約為3.2克至3.4克左右,考慮不同的流通磨損因素,應當認為錢重比較統一。

二是錢徑雖較接近,但錢徑仍有大小差異。據人對官鑄郡國五銖錢的實測,郡國五銖錢直徑為2.5釐米至2.6釐米。而上林三官錢,錢徑統一為2.6釐米,誤差甚微。

三是錢式雖一致,但郡國五銖錢幣面有標誌中央與各郡國鑄地的各種繁雜記號。諸如穿上有橫槓、星、月;穿下橫林、星、月等多種記號。而上林三官錢記號統一,都為穿上橫槓一種。

四是從鑄造技術看,也存在差異。首先是郡國五銖錢幣面及周郭尚顯糙,不夠光潔平整;而上林三官錢幣面光,周郭圓。其次是郡國五銖錢幣文筆畫較,尚欠精整;而上林三官錢,筆畫西而清晰工整。其三是上林三官錢文尚欠秀麗,筆劃結構以直為其特點,上面還有一些特殊的符號。曲筆對稱,刻範較難;提高了製作技能,以有效防止鑄盜鑄。

(四)西漢鑄行五銖錢的意義

新的五銖錢不惜工本,私人鑄造很難,無利可圖,令又很嚴格,所以盜鑄之風一時衰息。

貨幣混的問題終於獲得解決,幣值得以期保持穩定。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把鑄幣權統一收歸中央,沒有強大的國家量不可能做到這一點。

錢幣業務由政府的三個官署統一辦理,有許多好處:第一個好處是使錢幣標準化,規律化;第二個好處是提高鑄錢技術準;第三個好處是增加了生產量;第四個好處是有效防止私鑄;第五個好處是容易控制發行。

貨幣統一以,封建國家的經濟量得到加強,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也一步獲得了經濟上的保證。

可以説,桑弘羊這次幣制改革是成功的,從此以基本上制止了私鑄劣質錢幣的流通,從而不但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,而且穩定市場和流通,起到了鞏固西漢統治的作用。

這次幣制改革,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將鑄幣權完全收歸中央政府的一次創舉,它最終將漢朝的幣制穩定下來,使漢朝的五銖錢成為質量穩定的錢幣,一直流通至隋朝七百餘年而通行不廢。這與桑弘羊的經濟思想是分不開的。

☆、從漢半兩到五銖錢四、漢代五銖的歷史沿革 (1)

從漢半兩到五銖錢四、漢代五銖的歷史沿革

(1)

漢武帝時期開始鑄造通行五銖錢,為以的經濟大發展,發揮了積極的作用。

從漢武帝元狩五年至漢平帝元始年間120年中,漢代朝廷共鑄成錢280億枚。這些五銖錢版式與重量雖然不盡相同,但它們都被稱為五銖錢,且有一定的影響。

(一)昭帝與宣帝時期的五銖錢

西漢昭帝年間,一切以謹慎守成為主,對外戰爭大致已結束,對內則鼓勵生產,經濟狀況比武帝末年還要好。漢昭帝五銖大小和武帝時三官五銖相同,但重量要比三官五銖,一般又比宣帝五銖略重。

從書法上看,錢文“五”字化較大,一般字形瘦,“五”字兩邊筆已彎曲,兩股末端有明顯的收斂,上下橫有的較而接於外郭。

“銖”字“朱”字頭方形,“金”字旁呈三角形,明顯低於“朱”字。面文外郭較窄,但比郡國五銖及三官五銖略低,有穿上一橫或穿下半星記號。銅响神哄,鑄造技術比三官錢略顯糙。

繼漢昭帝之,宣帝在位24年,吏治清明,四海無事,國泰民安,物阜年豐,是西漢的黃金時期。同時對外貿易也很發達,也是西漢發展的最高峯。

因此,當時可以説是年年鑄錢,很發行出去,又很迴流到國庫中來。

漢宣帝末年,國庫中存錢八十多億。宣帝五銖是漢宣帝在位期間鑄行的。該錢銅質、形制、書、鑄造均已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。

錢文筆畫拔,給人以清秀超逸之。“五”字筆彎曲,上下橫畫超出筆末端外,“銖”字的“金”頭多呈等三角形而低於“朱”字。

此外,當時的五銖錢還有一個特徵,就是錢的外郭由外向內作坡狀傾斜。錢直徑有0.25釐米和0.26釐米兩種,最常見的郭厚0.15釐米,寬0.1釐米,重3.5克左右。在兩漢五銖中這種錢的面郭最寬。其形制整齊,面光潔,錢內外郭略高於錢,薄厚一致。

漢宣帝鑄錢以工整敦厚著稱,在西漢五銖錢中地位極高。

(二)漢代的小五銖與剪五銖

(5 / 13)
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:從漢半兩到五銖錢

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:從漢半兩到五銖錢

作者:曾勳 鄭明武 類型:穿越架空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